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622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01.
山东是矿业大省,矿产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的45 种主要矿产仅有8 种能满足2010 年本省经济建设的需求。针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目标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The CUTLASS Finland radar has been run in a two-beam special scan mode, which offered excell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on the flows in the high-latitude ionosphere. A detailed study of one day of this data revealed a convection reversal boundary (CRB) in the CUTLASS field of view (f.o.v) on the dayside, the direction of plasma flow either side of the boundary being typical of a dawn-cell convection pattern. Poleward of the CRB a number of pulsed transients are observed, seemingly moving away from the radar. These transients are identified here as the ionospheric signature of flux transfer events (FTEs). Equatorward of the CRB continuous backscatter was observed, believed to be due to the return flow on closed field lines. The two-beam scan offered a new and innovative opportunity to determine the size and velocity of the ionospheric signatures associated with flux transfer events and the related plasma flow pattern. The transient signature was found to have an azimuthal extent of 1900 ± 900 km and an poleward extent of 250 km. The motion of the transient features was in a predominantly westward azimuthal direction, at a velocity of 7.5 ± 3 km.  相似文献   
103.
基于MSA特征的遥感图像多目标关联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图像中多目标关联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低时间分辨率观测使得目标状态信息无法准确估计,基于Kalman滤波的多目标关联算法不再适用;二是基于图像特征的目标关联算法又无法处理大场景观测中多个目标关联引起的模糊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自卷积特征匹配和关联代价矩阵最优化的多目标关联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对遥感图像中多目标关联问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4.
基于交互多模型的水下目标跟踪方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in underwater maneuvering target tracking as well as clarifying motion features of the underwater target, an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logic inference (FIMM) is proposed. Maneuvering patterns of the target are represented by model sets, including the constant velocity model (CA), the Singer mode~, and the nearly constant speed horizontal-turn model (HT) in FIMM technolog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IMM, the reliability and real-time performance of underwater target tracking can be improved by FIMM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05.
华北安鹤煤田煤储层特征与煤层气有利区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安鹤煤田采集煤样的煤质、显微组分、煤相、显微裂隙分析,等温吸附、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研究了该区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煤层气生气地质特征和煤储层物性特征。并采用基于G 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方法计算了该区的煤层气资源量,预测了煤层气有利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 115.73×108m3,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为1.18×108m3/km2,具有很好的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在煤田中部的四矿到八矿之间的地区以及北部的水冶镇附近地区,煤层累计有效厚度大、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层埋深适中、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渗透性高,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6.
甘肃两河口地区水系沉积物异常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河口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资料处理,圈定了大量元素异常。应用R型因子分析结果,划分元素组合。从元素组合特征方面分析,评价异常找矿意义,确定了7个找矿远景区,其中1号异常为最佳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7.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样品的氧化物含量和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恢复了遗址地层中夏代文化层、东周文化层和明清文化层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层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度高,有原始的手工业活动记录。2)东周时期气候开始进入干旱期,干旱程度在上东周文化层中部逐渐加深(LOI=6.98%),到了上东周文化层顶部气候进入暖湿期。该层Cu含量的异常高值(0.31mg/g)和出土的青铜器表明本文化层反映了青铜社会的繁荣期,而P含量的高值(22.73mg/g)和动物骨屑则反映了该期人们驯养、捕猎动物的普遍性。3)明清时期的气候趋于干凉,明代文化层中部有短暂暖湿期,后又进入冷干期。清代文化层中下部有暖湿特征,之后重新进入干冷期。该层Ca(均值101.5mg/g),Mg(均值60.27mg/g),Zn和Pb的高含量表明遗址曾有过制陶(瓷)业的历史。另外,Mg和Ca含量的高值与耕作区、墙壁灰浆、生活垃圾堆积等人类活动相关。Ca和Mg含量在近现代层逐步升高揭示了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事实。地层的平均粒径自上东周文化层(<142cm)开始出现振荡,暗示汉江洪水和季节性山洪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表明恶劣环境条件虽然促进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原始生态系统却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反馈效应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8.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看自西向东变形强度减弱,地形上趋于夷平。该冲断带的形成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断活动,分别发生在中新世和早(-中)更新世;相应地,该带可分为南、北两个"盆""山"亚系统,两者在地层记录、变形期次和变形机制上尚有若干差异。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除了受南天山的冲断和向南扩展引起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外,还受到基底断裂在新生代的活化和膏盐层底辟的制约,前者以近北西向的构造变换带及其共轭发育的近北东向断层最为重要,后者既控制了秋里塔格山脉的形成(主要受垂直的挤压应力场作用),也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东西方向的变形分段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变形与地貌发育的关系和在油气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南黄海北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北部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中唯一由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1)前造山期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T2);(2)苏鲁造山带晚期前陆盆地阶段(J3—K);(3)造山期后陆内断陷盆地阶段(K2t—E);(4)区域沉降覆盖阶段(N—Q)。对其中陆内断陷盆地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晚白垩世泰州组烃源岩发育,具有4套储盖组合,圈闭构造多,成藏配套条件好,计算其石油资源量约20×108t,是当前在南黄海获取油气重要突破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